广州海珠T.I.T文创园四期改造丨竖梁社
竖梁社 ,发布时间2024-05-07 09:59:00
Project Name: Transformation of Guangzhou Haizhu T.I.T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Phase IV)
Completion Year: 2023.12
Gross Built Area: Land area of 6240㎡, building area of 8235㎡
Project location: 1 Xingang Avenue, Wanqingsha Town,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ef Design:Zhiyuan Zhu,Gang Song,Guanqiu Zhong
Design Director : Zhiyuan Zhu,Gang Song,Guanqiu Zhong
Chief Design:Zhiyuan Zhu,Gang Song,Guanqiu Zh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Zhanning Zhong,Yinhao Zhu,Zhe Duan, Jiaming Chen,Weikun Chen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Yuhua Cai,Guangming Li,Hongqin Lin,Chimin Chen
Clients: Guangzhou Xinshiche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 Ltd
版权声明:本链接内容均系版权方发布,版权属于 竖梁社,编辑版本版权属于设计宇宙designverse,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此链接内容。欢迎转发此链接。
项目概述
该项目位于广州海珠区工业大道,西接鹤洞大桥。工业大道是改革开放下广州城市工业历史发展的见证地, “五羊牌”自行车、“虎头牌”电池、“双桥牌”味精、“凤凰牌”洗衣机等等,都是从工业大道走进千家万户、风靡全国的。而本次项目的原址,就是“虎头”电池厂原址——兴华电池厂。
△ 园区旧貌
△改造前鸟瞰图
原址入选了广州市第一批工业文化遗产,园区在保留工业景观的前提下,将原有的老旧工业厂区活化改造成为一个以工业文化和城市发展精神为主题,应对当下多层次新型消费市场需求的文创园区。
△ 改造前的园区样貌
一、 场地更新
园区紧邻高架桥,主干道与鹤洞大桥刚好形成视线通廊,犹如发展的当下与过去的鉴证,因此改造策略是记录、梳理,保留、提炼、新生和共存。
△ 园区改造后的鸟瞰图
老园区存在厂房较分散、动线无串联、人车混合,无缓冲空间等不足。
△ 园区改造前总平面图
以主干道与鹤洞大桥形成的视线通廊为主轴线,对南北相对孤立的建筑进行统一考虑,增加缓冲空间,将原有的人车混合进行分离,改善安全不足的隐患。
△ 改造后的园区鸟瞰图
园区早期很多建筑是用红砖砌筑,结合岭南的独特气候,利用原始材料进行简单的镂空处理,方便排风和降温,也达到遮挡作用。结合老厂红砖历史元素,进行新的组合排列,以一条整体的红砖形成的连廊由东向西,整合项目场地,形成整体统一、完整、规范的空间动线。
△ 园区内已改造的建筑与装置
连廊系统弯折附着,如建筑的外衣将建筑与道路之间创造了新的开放式空间,减少了互相干扰的矛盾,将原有的人车混合进行流线分离,改善园区的交通流线和视线关系;并以不同的序列、虚实结合,让光影以不同的穿插叠加入连廊系统,增加立体空间,嵌入自然景观让空间氛围更丰富、多元、生态。
△ 项目改造后的手工模型
△ 串联建筑的连廊系统
改造采取低干扰的策略,保证原有的建筑结构不被干扰与破坏,嵌合的连廊拟合了自然山水中不同规则的形态,如有生命的植物,攀爬于建筑至上,以不同的折形呈现,又如屏风,巧妙的增加空间多样性,让廊下空间更具灵活度和多样性。
△连廊与园区生态的结合
二、 建筑焕新
旧址的饭堂经过多轮变迁,已从饭堂功能转变为研发室功能,再到现状的“办公+仓库”功能,建筑情况不佳,窗户、墙体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最为可惜的是原有饭堂的镂空窗花如今只剩一半。历史风貌十不存一,曾经是老厂最具活力的建筑,现今门可罗雀。
△ 破旧的饭堂旧址
改造期望恢复往日的时代风采、工业风采、活力风采,因此在对历史调研后,选择用红砖材料进行整体建筑的重塑,将原有建筑的整体框架进行加固和拓宽,重新分布室内分区,并将原有木质腐烂的屋顶进行了重新更换,延续使用寿命。逝去的窗花也进行复模,一比一进行复刻还原老饭堂的风采。同时,增加了公共休憩区、活动区、商业外摆区,以满足当下的消费环境需求。
△ 改造前后对比图(花窗的保留和复刻)
△ 改造前后对比图(增设景观和休憩空间)
△ 改造后和谐统一的正立面
场地内有很多老树,既要保留老树的时间痕迹,又要在不影响新功能的使用下,达成建筑和原有生态的共同成长状态。因此,我们将老树的位置与动线、公共空间进行了融合。原有发臭的假山水池,现在变为了乘凉大树,小孩、大人都喜欢选择在树下进行休憩;我们还构筑了白色的悬浮感梯子,代替了原有的假山水池连接了建筑,将通道变得顺畅,并始终保持项目整体立体感的统一形式,形成一个可互动休憩的景观楼梯。
△ 原场地中废弃的假山水池
△ 改造后的白色悬浮楼梯
△ 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三、 城市界面
项目南侧紧邻高架桥,视野和采光受到很大影响,高架上每天车来车往,园区形象的观感非常重要。如何务实地控制改造手法,又达到较好的城市界面形象,是设计的重点。
△ 园区场地与城市的关系
为了整体与城市界面相互辉映,在颜色上进行了一些减法,并在材料上避免使用大规模的反光材料,以竖向的线条呼应外界,以简洁有力的黑色机罩和建筑形成对比,形成界面的同时,增加建筑立体感、空间感。
△ 悬浮立体的建筑立面
城市中的工业文化遗产
工业遗存不仅是场地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情感共鸣。改造不仅要满足新的需求,也要务实地做多方考虑。我们逐渐远离了只是不停“建成”的年代,转向“维持”建筑,开始关心它们生长、变化、重组的过程。新与旧,再现、再生、再会,从单一生产的工厂区域转变为多元文化办公艺术交融的生活地标。
△ T.I.T 文创园局部细节图
TIT文创园四期改造项目完成后,园区整体性加强,空间环境吸引力不断提升,也吸引了商家持续进驻。














































116 Public Housing Units in Madrid | UNIA ARQUITECTOS + FAU ARQUITECTOS

208 AZUCARERA HOUSING | FRPO Rodriguez & Oriol

Casa Jaguar | STarq Arquitetura
顺德伦教小学分部改造计划丨 竖梁社
佛山美陶湾 | 柒号陶仓(一期)丨竖梁社
琴湖幼儿园改造丨竖梁社

MOFUN
The Peach Club丨Spaces and Design

House with 5 retaining walls | 武田清明建築設計事務所

订阅我们的资讯
切勿错过全球大设计产业链大事件和重要设计资源公司和新产品的推荐
联系我们
举报
返回顶部